环境能够改变遗传因子的作用
在前爾章节中,我们主要就人们“感醜烦”这-现象的本质 问题,即“回避型人格”进行了阐述。其中,能够催生出这种状态的 、主要原因是“回避麵依恋关系”,特别是“恐惧.回避型依恋关系”。同时,否定’育方式、鎌祕历,以及常年处于过獅压力之下 等状况,往往又会使这种状态进一步恶化。
而根据我的临床经验,确实这二三十年间“回避型”的人以及 存在“随雖毅系”默是呈戦趋雜,而删:酿研究臓 —的数据,也印证了我的这-印象。例如,美国的-项数据显示,
20世纪90年代“回避型人格障碍”在一般人口中所占的比例,仅为 0洲〜1.0%,这是—个比较低的数字了。但是,在纖年至纖年 所进行的调查中,这个数字上升到了 2我到綱7年时其在成年人群
体中的比例,已经超过了 5.2% ( 16112611^^561 6以1,,2007 )。
虽然关于“回避型的依恋关系”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,但 是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显示,在欧美等国“回避型依恋关系” 的比例约占两成。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,这个比例却是很低的,以 前的日本也不例外。1985年在札幌进行过一项以“年满一岁的幼儿” 为对象的研究,结果没有一例是“回避型依恋关系”。但是,这之后 曰本的比例数字幵始追赶欧美等国,近年来进行的以大学生为对象的 调查结果显示,有约四成的人属于“回避型的依恋关系”。
由此可见,在一般人口的层面上,有这方面问题的人一特别是 以年青一代为主一正在逐渐增多。这不只是个体的问题,也有可能是 受到了社会层面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。我们知道在形成“回避型人格 障碍”的过程中,遗传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,大约占到了六成,但 是肥胖指数(81^1)也同样与遗传因素有关联,据估计其关联度高达 77%,这个数字比“回避型人格”的还要高。但是即便如此,由于后天 的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人也在激增。所以说,因为环境层面的改变, 导致“回避型人格”的人越来越多,也就不是那么不可思议了。由于 社会结构、个人的生活方式、价值观等这些方面的剧变,导致仅仅在 这几十年间,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一种消极的生存策略。
近年来,环境的变化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遗传因子的了解,甚至也 会使遗传因子本身发生变化。
基于这种思路,可以说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不仅仅是受环境影响,
在遗传因子的层面也会产生出差异,甚至是物种的差异。接下来我们 来看一个例子吧。
页:
[1]